生命的琴弦不論太緊或太鬆,都表示我們已經偏離中道了...
附上一則【悉達多出家成道的故事】
這時,悉達多決心不再四處參學求知,他決定運用自己的智慧,努力精進來尋找真理。那時的印度,有很多外道出家人,都認為忍受飢餓或用種種方法使自己的身體受盡痛苦,就會生天而得到永久的享樂。由於錯誤的因果觀念,他們以為可以直接從果報上去滅苦得樂,卻不知應當從因緣下手來轉變果報,所以他們認為:今世受苦越多,苦報受完越多,想當然來世就能苦少樂多。所以大家都一窩蜂地用種種嚴酷的方法修學苦行。
那些修苦行的人,有些人每天漸漸地減少食物,甚至最後幾乎都不吃任何東西,修到身體瘦弱得只剩皮包骨;有些人用一隻腳站立著;有些人豎起一隻手指向天上,由於血液流通不夠,最後整隻手臂乾枯殘廢;有些人握緊雙手永遠不放開,給指甲穿破手掌到手背;有些人睡在插滿芒刺或鐵釘的板上等等,這些修苦行的方法千奇百怪,簡直是匪夷所思。
悉達多太子也曾經修學這樣的苦行,他原本也以為:「如果自己勤修苦行,到了相當的程度,一定會達到正覺的希望。」所以他去到摩竭陀國,進入優樓頻螺村,看到一處很幽靜的地方,地勢平坦林木茂盛,靠近河流,有清涼的水緩緩地流著,有碼頭便利上下,附近又有一個將軍村,可以去托缽;於是,他就在那裡住了下來,然後跟大家一樣,用種種很特別的方法勤修苦行。那時,在優樓頻螺的將軍村,有五位比丘跟隨悉達多當使者。
五位比丘是憍陳如、跋提、婆師波、摩訶男與阿說示,他們侍奉悉達多,相信他精進忍辱且捨棄了一切而修苦行,一定會達到正覺的目的。悉達多太子用種種特別的方法修苦行,最後開始減食,直到完全不吃,身體變得非常消瘦,骨骼已經都顯露出來了,但他心志絲毫不退,繼續精進修苦行。有一天,他單獨一個人坐著用功的時候,因為身體太衰弱而暈倒了。這時恰巧有一個牧羊的童子經過,他想悉達多一定是因為絕食而倒下了。在那地區的人都知道,這位聖者已經很多天沒吃食物了。
所以,牧羊童趕緊跑回自己的羊群裡,牽了一隻母羊來悉達多昏倒的地方,擠出羊奶;他餵太子喝奶,幫助悉達多甦醒過來,並能夠坐起。這時,悉達多覺得好了一點,他開始想道:我為什麼原因會昏倒呢?現在又為什麼原因覺得好一點起來呢?最後他體認到:這一次如果沒有牧羊童的羊奶資助,他絕對會在未達到正覺之前,就失去了生命。
牧羊童幫助他們崇拜的聖者回復生命,也因此得到悉達多的祝福,帶著無比的快樂,跑回自己的羊群裡去。悉達多仍舊坐在那棵樹下,繼續用功。太陽下山的時候,他聽到一群女子唱歌的聲音,那歌詞的意思是:『當我們琴弦太鬆的時候,彈出的音聲就會不悅耳;而太緊的時候,弦就會斷了。所以最好不鬆不緊,才能彈出美妙悅耳的音聲。』
悉達多聽到那些女子的歌聲,心中就生起了感想:「原來,我自己生命的琴弦張得太緊了,我這樣一味的修苦行,差點未證正覺之前就死去了;我過去修的苦行,那樣殘酷對待自己身體的種種方法,實在不是尋求真理的正確之道。」於是他作了一個重大的轉變,他決定停止身體的苦行,而反過來全力在自己的內心上努力修行,以繼續探求正覺之道。因此,悉達多決定第二天早晨開始出去托缽回來食用。
慢慢地,悉達多恢復了從前的健康,膚色清秀如黃金,和過去在王宮的時候一樣。雖然悉達多已經很清楚:修學嚴格的苦行,想要得到正覺的聖果,就如同拿沙子來搓成繩子一樣的不可能。但是,五比丘的認知和悉達多不同,他們仍然堅持,只有修苦行才是成就正覺的唯一方法。因此,當悉達多放棄了苦行,開始進食,他們就認為悉達多已經變成了貪欲心重的人,所以就一齊離開了悉達多到鹿野苑去。
當你著重在「技巧」、「姿態」、「動作」,你是在「做」那件事。
當你著重在「呼吸」、「感覺」、「寧靜」,你就只是「當下」本身。
前者是「術」,後者是「心」。前者是「Do」,後者是「Be」。哪一個才對?都對,也都不對。
⋯⋯中道而為,不落兩邊方能心術合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