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疾病
作者:蕭言生
任何婦科炎症都可以用帶脈治好
帶下病是中國醫學中幾千年的名詞,跟「帶脈」頗有不解之緣。帶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也是人體上唯一橫向走的,它跟腰帶一樣,圍腰一周,約束其餘縱行的經脈。婦科病都發生在帶脈以下,所以又叫「帶下病」。《婦人大全良方》中有:「人有帶脈,橫於腰間,如束帶之狀,病生於此,故名為帶。」神醫扁鵲過邯鄲時還做過「帶下醫」呢,也就是婦科專家。
帶脈和關元是生殖系統健康的保護神
女性青春期以後,由於激素的原因,會分泌白帶滋潤陰道,這時應該是比較透明,沒什麼異味,稍微有一點白的顏色,而且不至於沾濕內褲,沒什麼癢或者不適的感覺。至於白帶的量有多少,因人而異。如果整個月經週期裡,沒有比月經結束後白帶量還大的,就屬於正常。
可不要小瞧帶下病,它是女性健康的睛雨表,能反映出生殖系統或者泌尿系統是不是出問題了。特別是女性有性生活後,陰道處於相對開放的狀態,細菌容易趁機侵入;如果性生活刺激過大,衛生不好或者做過人流等手術,體內更是漏洞百出。現在有性生活的女性90%或多或少有帶下病,也就是西醫所謂的各種炎症,包括盆腔炎、宮頸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等等,甚至是宮頸糜爛,這些都會讓女性朋友們苦不堪言。
雖然白帶產生的原因各異,但終究是任脈損傷、帶脈失約兩個原因,所以治婦科病有兩個帶下的萬能穴:帶脈和關元。
帶脈穴不是一條經,它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也是膽經與帶脈的交會穴。醫聖張仲景說它可以調帶脈、治帶下,對盆腔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等一切婦科疾病都有用。這個名字還是雙關語,暗示它的位置是在人繫衣帶的地方。胳膊下垂,腋下有條紋,從紋的最前端向下做垂線,跟肚臍相平的地方就是,現在有很多時尚女裝在這兒打一蝴蝶結的,很漂亮。
關元,是人體第一保健要穴,在任脈上,正好治「任脈損傷」。
另外,它還能同調肝脾腎三經,無論是肝濕熱、脾陽虛還是腎陽虛都可以 治。它在肚臍下三寸,也就是4橫指的地方。
關元是奇經八脈上的穴位,不像十二正經有明確的子午流注,但生殖系統的問題逃不出肝腎,而肝腎經最旺的時候分別在下午3~5點,5~7點,所以晚飯前刺激效果最好。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同是婦科病,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但據我總結,最困擾女性的不外乎以下幾種。
白帶多怎麼辦
帶下量多,綿綿不斷,顏色偏白或者淡黃,質地比較稀,沒什麼臭味。雙腳浮腫,平時食欲不好,大便偏稀,舌淡苔白膩。
這屬於中醫裡說的「脾陽虛」。
有這種情況的女性多是工作壓力大的白領一族,飯不按時吃,饑一頓飽一頓,或者太過勞累,想事情太多,憂慮傷脾,最後脾氣損傷了。脾主運化,脾氣虛不能把水液及時運走,就只能停在身體裡。水往低處走,一股腦兒向下,給環腰一周的帶脈很大的衝擊,以致帶脈受損,約束力不夠,這跟橡皮筋用力扯過之後就變鬆了一個道理。帶脈失約,所以白帶量多,質地較稀;水濕下到身體最底處,停在腳那兒,會引起浮腫,脾氣虛食物也不能運化,沒食欲,大便稀。舌淡、苔白就是脾虛的徵象。
這時要補脾俞和足三里。
脾俞是後背膀胱經的穴位,偏重治由脾虛引起的慢性病,還可以用脾俞穴檢驗自已是不是脾虛,《黃帝內經》說:「則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就是說,脾有病,按脾俞穴就疼,或者發麻,或者穴位處顏色變紅變暗。此時治療的方法就是用手指按壓或者艾灸脾俞。它的位置在第十一椎外1.5寸,也就是兩個手指的寬度,先找第七椎,跟肩胛骨最下面相平,往下數4個脊椎即可。
水樣帶怎麼辦
帶下量多,清稀如水,淋漓不斷,小腹發涼,有下墜的感覺,腰酸疼,頭暈,耳鳴,夜尿多,大便稀,平時手腳發涼。
這屬於腎陽不足,寒濕內盛。
有一些人天生體質不好,腎陽虛損,這是父母遺傳或者胎兒的時候失養;還有些人是因為經期或者產後受到了冷刺激,比如淋雨、做家務時碰了太多冷水,或者性生活過多,最後損傷腎陽。腎陽又叫命門之火,生殖系統的活力全靠它。
火不足了,體內的寒濕就盛,帶脈沒力氣約束,所以帶下變多,清冷如水;腎在後腰,小腹和腰是「近火樓臺」,火不旺了,這兒就會發冷、酸疼;唇亡齒寒,小腹內的膀胱、腸道也是一派寒相;腎主骨生髓,腦內髓海不足,就會頭暈,耳鳴。體內火不足,就想從外面借,所以身體特別怕冷。
補命門之火就要找命門穴、腎俞穴。
命門,可以解釋為「生命的門戶」,它是督脈上的穴位,並對應兩腎中間。《內經》認為兩腎之間是生命之源,是男女生殖系統的精華所在。所以命門穴是補腎培陽,補命門之火首選。它在身體後正中,第二腰椎下的凹陷,跟肚臍處在同一高度上。
腎俞,是腎的背俞穴,跟上篇中的「脾俞」是一個級別的:它可以補腎陽,治腎虛,還能檢驗腎是不是有問題。它在命門旁1.5寸,也就是兩個手指的寬度,裡面對應的正是長得跟大蠶豆似的腎臟。
操作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下午3~5點先艾灸關元和帶脈,再艾灸命門和兩側腎俞,每個穴3分鐘。平時經常用兩手掌來回搓腎俞或者命門,直到暖烘烘的,也是很好的輔助方法,而且時間地點不拘,很方便。
飲食建議:豬腰子、刀豆這些都是補腎陽的,不再多說。還有韭菜,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外號,壯陽草。所以不要小瞧家常菜,韭菜炒雞蛋跟鹿茸可有異曲間工之妙 !
還有一個食療方:白果蓮子燉烏雞。用100克白果,100克蓮子,50克糯米,一隻烏骨雞,還有食鹽、黃酒、蔥白、生薑等佐料。先把鳥骨雞去毛和內臟,用開水燙一燙備用。再把白果去殼,蓮子去心,糯米淘乾淨,一起裝進雞肚子裡。放到鍋裡加清水和佐料,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燉爛即可。
這是補腎止帶的菜譜,其中烏雞補虛,白果收澀,蓮子補腎,糯米補氣,所以對這種類型的帶下最合適不過。
黃帶怎麼辦
帶下量多,顏色發黃,粘稠,有臭味,胸悶心煩,食欲不好,口發苦,嗓子冒火,排尿困難。
這是濕熱損傷任帶二脈引起的。
喜歡吃辛辣油膩或者甜食的女性,時間一長,體內濕熱大,還有情緒不好,肝氣鬱久後生熱,濕和熱狼狽為奸,緊緊糾結在一起損傷任脈和帶脈。帶脈一出問題,就有帶下病了。濕熱我們可以聯想7月下旬、8月上旬的天氣狀況,南方管這叫「梅雨季節」,它也經常被稱作「桑拿天」,又潮又熱,這時四處都粘膩膩的,東西很容易發黴變臭,令人心情煩躁,發悶,食欲也不好......體內有濕熱也一樣,會出現帶下粘稠,有味兒,心情不好,胸悶,吃不下飯等症狀。口發苦,嗓子冒火,排尿困難,這些都是邪火上身〈俗稱上火〉的表現。
根除這些表徵就要清熱利濕止帶。
穴位選中極、關元和次髎。中極在任脈上,跟關元一樣,是足三陰跟任脈的交會穴。濕熱帶下的根本是肝熱脾虛,影響任脈和帶脈,所以要選取「一穴調四經」的中極和關元。中極在關元下一個大拇指的寬度,關元在臍下4橫指。
次髎是膀胱經上的穴位,屬於八髎之一,八髎兩側各有四個,「次」是第二,「髎」指孔隙,它在骶骨後第二孔隙內,能清熱利濕。《大成》:「主婦人赤白帶下。」婦科有問題時,不管是月經病,還是帶下病,這兒都有反應,按下去酸疼或者摸起來不平,好像有條索或者沙礫。
操作方法:每天下午3~7點從中極按揉到關元5分鐘,邊按揉邊慢慢向上移,在中極和關元兩處重點兒向下按壓,可調肝脾腎任四經。然後按壓帶脈2分鐘。最後用兩手指找後骶的孔隙,按揉或者撥弄條索、沙礫,將其揉散,清熱利濕。如果找到四個孔,依次按揉效果更好。
飲食建議:忌吃辛辣油膩和甜食。還有,《本草綱目》裡記載蕎麥炒焦研成末,用蛋清調成小丸,每次吃50丸,一天3次,可以治赤白帶下。
如果心情不好,肝氣不鬱,可在下午3~5點,加按肝經上的太衝到行間,每次200下。
膿樣帶怎麼辦
帶下是黃綠色,跟膿似的,有時夾著血絲,有難聞的臭味,小腹灼熱疼痛,腰骶酸疼,小便困難、灼痛。
這就是西醫說的宮頸糜爛,中醫認為是感染了濕熱之毒,損傷了任脈、帶脈所致。帶脈受損後,帶下量多,熱毒下流開始腐蝕生殖系統,所以腹部和腰會疼痛,當侵犯到附近的泌尿系統後,小便灼痛。
俗話說,「蒼蠅不叮沒縫的雞蛋」,濕熱之毒也是趁虛而入的。經期、產後是女人生殖系統最脆弱的時候,不注意衛生,或者性生活感染,手術損傷,都是感染濕毒的內因。我見過很多為之所苦的女性,有位40多歲的朋友,重度宮頸糜爛,原因是她丈夫包皮過長,十幾年了一直不願去手術,結果隱藏在包皮垢中的細菌、病毒活活折磨了她很長時間。
所以女人要愛護自己。首先要注意減少平時生活中的各種損傷,身體裡沒「裂痕」,自然百毒無處可侵。如果不能保證完美無缺,那就要加強任帶二脈的抵抗力,這樣即使有毒來臨,也能在未成氣候之前把它們趕出去。這時可以求助於帶脈和關元。體質偏寒的人,平時比較怕冷,舌頭顏色偏淡,就要艾灸這兩個穴,每天3分鐘,灸完多喝白開水;而體質偏熱的人,老心煩口渴,手腳心發熱,舌頭顏色紅,就不要艾灸,只按揉兩個穴即可,以免熱上加熱。還可以根據近期身體狀況選擇,上火的時候按揉,有寒的時候艾灸。另外,冬天的時候最好選艾灸,夏天的時候最好選按揉,這就是中醫裡的因人、因時施治。
同時,還要配以吃藥加外洗,方子用五味消毒飲,也就是用5種花草,蒲公英15克丶金銀花10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和天奎子10克,加一碗半水煮,煮到剩半碗時倒出,再加一碗半水煮,把兩次的藥兌在一起喝。然後藥裡多加水,煮後洗陰部。每天晚上一次。
陰部乾癢怎麼辦
帶下變少,陰部發乾,奇癢難忍,跟小蟲子在爬似的,甚至裂了一個個小口子,心情煩躁,手腳心發熱,兩顴紅紅的,腰酸腿軟,舌紅。
去醫院檢查,西醫會告訴你這是外陰瘙癢症,或者陰道炎,開了一堆消炎藥但是並不見好。想過原因嗎?一個蘋果有了蟲眼,不停地清洗表皮能有什麼用嗎?得把內在的問題解決,才能一勞永逸。其實以上症狀是肝腎發出的求救信號,中醫裡,肝經環繞陰器,腎開竅於二陰,這兒的問題都跟它們脫不了關係。
《醫學準繩六要》:「陰中癢....-瘦人燥癢屬陰虛。」這就是肝腎陰虛。
陰好比水,是管滋養的,肝腎陰虛,陰部滋養不足,所以發乾。皮膚乾了就會癢,會乾裂。陰虛則熱,本來水火勢均力敵,和平共處,水少了火就反撲而上,人的手腳心就覺得發熱,心情開始煩躁,兩顴和舌頭也被烤得紅紅的。腰為腎之外府,而腎主骨,腎虛的時候會腰酸,腿沒勁兒。
陰不足了就要補,要用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
它是六味地黃丸加了鹽炒的知母和黃柏兩味藥。六味地黃丸是滋補肝腎最有名的藥,六味藥裡三補三瀉,邊補邊疏通,不至於補多了,把路給堵上了。另外熟地補腎,山茱萸補肝,山藥補脾,三臟同補。
我經常感慨,先人用藥如此精當,真是聰明絕頂!好多外國人來中國,專門去同仁堂買了藥送人。知柏地黃丸多出的兩個是清熱的,黃柏和知母寒性較重,普通的肝腎陰虛用之太過,陰部乾癢病急而且熱大,用它比六味地黃丸合適。為什麼用鹽炒也是有學問的。五味裡酸苦甘辛鹹,跟腎相對的是鹹,所以鹽炒之後這兩個藥就隨著鹹味入腎臟,去做腎臟的清道夫了。
陰部痛癢怎麼辦
陰部瘙癢,灼熱,紅腫脹痛,帶下多,黃稠有臭味,嘴裡發苦,咽乾,暈頭暈腦的,心煩不寧,大便乾,小便黃。
這是肝經濕熱下注。
根據五行中「怒傷肝」的道理,當人生氣,悶在肚子裡得不到發洩時,肝氣會鬱結。本來,肝氣應該是四通八達的,當人心情不好時,有「氣」積聚體內,會使肝氣通行的道路被堵,擠塞在一起,久了便化為熱。五行裡肝剋脾,脾像一個彈簧,肝是壓在它上面的木塊,木塊重了,彈簧就被壓縮了,也就是脾虛了。脾虛後水濕不能運化,濕與熱抱成一團,對付任帶兩脈,導致帶下多,粘稠有味。這些穢濁的東西浸漬陰部,所以發癢疼痛。熱氣往上走,薰蒸頭部,所以暈頭暈腦的。熱擾心神,自然心煩不寧。熱還要耗陰液,所以大便乾,小便黃。
瀉肝經濕熱要從藥、穴兩方面入手。
中藥要用龍膽瀉肝湯,用龍膽草、柴胡、當歸、炒梔子、黃芩、澤瀉、藁本各6克,生地15克,車前子10克,木通、甘草各8克,使濕熱從小便出。現在也有做好的成藥,龍膽瀉肝丸和龍膽瀉肝顆粒,這些更方便。還要配合外洗,用蛇床子、地膚子、魚腥草、黃柏各30克,川椒15克,生貫眾、虎杖、百部、苦參各20克,熬水後,上、下午各洗1次。外用藥不超過5天,就能好轉。而內服湯劑根據症狀加減,堅持服用1周,成藥要2周左右。
穴位採用蠡溝和中極。蠡溝是肝經的絡穴,能疏泄肝經濕熱,是治陰癢的要穴。它在內腳踝上5寸,小腿脛骨內側面的中央。中極是任脈的穴位,前面帶下病的時候介紹過,可以「一穴調四經」,它又是膀胱的募穴,可以「勸導」膀胱把濕熱排出去,跟龍膽瀉肝湯的作用一致,也要從小便排。
操作方法:把2~3根牙籤或火柴棒併在一塊,每天用牙簽尖點刺這兩個穴位3分鐘,注意牙籤尖稍微鈍一些,兔得刺破皮膚。點刺的刺激量大些,更容易瀉濕熱。
食療:對付肝經濕熱下注的方法還有一個,蓮子薏米煮蚌肉。將蓮子去皮去心,薏米洗乾淨,蚌肉切成薄片,放入砂鍋裡,加水,用小火燉1個小時左右即可食用。每天吃一次,7~10天就好了。
陰部疼痛怎麼辦
生氣以後,覺得陰處抽痛,連著小肚子、兩側肋骨下、乳房也痛。
這是肝經氣血不暢。
生氣的時候面紅耳赤,感覺到血一下子湧到腦子,其實這就是中醫說的「怒則氣上」。「怒」相對的是肝,生氣可以導致肝氣的運行混亂,也就是肝經氣血不暢。肝經環繞陰器,所以陰部疼痛,連著肝經循行的路線上也有疼痛。
氣血不暢就要理氣,理氣的穴位是太 衝和陰包。
太衝真是一把萬能鑰匙,情緒不好引起的各種雜病怪病,它都能一一化解。更厲害的是它能未雨綢繆,在情緒不好的最初,就能將險情化於無形。它是肝經的原穴,在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結合的地方向後,腳背最高點前的凹陷處。疼得厲害時用牙籤尖強刺激,平時用手指按揉就可以。
來看看陰包穴。《聚英》說它治「腰尻引小腹痛」。它是肝經上的穴位,陰指的是足三陰經和下腹陰部;包,包羅的意思,古文裡還跟「胞」相通,指女性生殖系統,所以這個穴可治療足三陰經和下腹陰部如子宮、附件、卵巢等等屬於生殖系統的各種病。它在大腿內側,膝蓋內側往上4寸,在兩肌肉的縫隙裡,手指按下去很疼。要每天用大拇指按揉。
還要配合逍遙丸。好多人看到這個名字就發笑,甚至有病人問我是不是吃了以後讓人覺得很high?是會很high啊,但不是過頭的興奮,而是不再鬱悶。其實它是調肝鬱的,使肝氣條達,同時健養血脾,其過人之處正在於健脾,《金醫要略》裡有「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肝得了病要向內傳給脾,健脾相當於設下一支伏兵,這樣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疾病何處可逃?
操作方法:每天吃成藥逍遙丸,早晚各一次,一次一袋。每天下午3~5點按揉兩側太衝穴和陰包穴各3分鐘。如果疼得厲害,改用牙籤尖刺激。
此外,還可以採用後背刮痧的方法。順著三條線,正中督脈,兩側膀胱經,務必使痧連成一片。時間在正午,這時陽氣最盛,刮痧更容易調動氣血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