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3.png

以下文章摘至:維摩詰經之文殊師利問疾品---文殊師利和維摩詰之間的對話,翻譯這對話的是現代佛教界一位被公認為德高望重學養俱佳且具有相當證量的大居士。

兩位老人家的對話,已經有夠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了』,再加上一個翻譯的依文解意完全搔不到癢處,尤其看到譯者故弄玄虛說:維摩把房間變成「方寸」大小,一般人大概就嚇傻了吧!這豈是作為一個人修八萬四千輩子能修成的?這就是為什麼現代人修習佛法永遠修不成的原因,因為被相說佛法的名師們給嚴重誤導了。

難怪一般人都會認為佛法之奧秘不可思議,而經文中主角對話闡述的境界更是讓我等凡夫感到生生世世難以企及,講經說法的大師語意不清模糊帶過故作神秘一樣也是讓人覺得深不可測。難道佛法就是要講到讓人家聽不懂才能顯示其不可思議的高深莫測嗎?根本不是這樣,這和釋迦牟尼佛在世直指人心講法能讓現場大眾當下大悟的情況完全不同,顯然有幾個環節出大問題了,包括佛滅後當時表法使用的文字(將佛所說的話集結成經文階段)、從印度梵文翻成漢文的過程、歷代法師居士根據漢文佛經自行體會所講出來的佛法,這幾個環節都有可能讓真實佛法的傳承出問題。

這便是目前佛教界的普遍現象,如果教內的有志之士不痛定失痛加以改革的話,真正的佛法應該很快就會在佛教界失傳。這讓我想起【佛與魔王波旬的對話】中,魔王波旬說: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孫混入你的僧寶內,穿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他們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以達到我今天武力不能達到的目的……”,所以只要把佛法講到讓大家聽不懂,那麼真正的佛法自然就傳不下去了,有沒有和現在佛教發展的現況很類似?當宗教無法傳承真正佛法的時候,宗教就會開始變成一種迷信的活動,變成心外求法只知道整天拜拜唸佛求佛菩薩保佑。

《大般涅槃經》卷七

佛告迦葉: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壞亂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像、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

大意:

修行人應有辨識正法的智慧,不因對方是否剃度出家、有無穿著袈裟或誦讀佛經的表相,而做為追隨的標準。

 【佛與魔王波旬的對話】 

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應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釋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裡很不舒服,他來見佛,請佛趕快涅磐:你度了那麼多人了,可以涅磐了。佛祖覺察到自己與娑婆眾生的緣分已到,就答應了波旬的請求。

魔王波旬說:你涅槃後,我一定要破壞你的佛法。
佛說:佛法是正法,沒有任何力量能破壞。

魔王波旬說:呵呵,正義永存,邪惡也不會消失。你在世時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孫不也很多嗎?人性本惡,學壞容易學好難。你入滅之後,信仰你的人會越來越少,信仰我的人會越來越多。
佛說:你破壞我的佛法對你沒好處。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著善良的人,也照耀著邪惡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時代一旦結束,你的福報也就玩了,等待你的就是無間地獄,你會在地獄中受無量種種苦。

魔王波旬:我知道佛祖是不說謊的,但是,佛祖你也知道命由心造。我會設法避免地獄之苦的。
佛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哪裡能避免得了!


魔王波旬: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波旬亦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在順應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嚴,極力強調貪欲的危害,教人遠離貪欲。而我順應百姓的慾望,滿足百姓的慾望。眾生沒有貪欲那裡有我波旬?
佛說:我有佛經留世。


魔王波旬:經典是死文字,要教化眾生,還是需要人來解釋。
佛說:我有僧寶留世。


魔王波旬:“你要教化眾生得引進新人吧。你老人家不會拒絕我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誨吧。
佛說:不會。


魔王波旬說: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孫混入你的僧寶內,穿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他們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以達到我今天武力不能達到的目的……”
佛祖聽了魔王的話,久久無語,不一會,兩行熱淚緩緩流了下來。
魔王見此,率眾狂笑而去。

===========================

【文殊師利VS. 維摩居士】維摩詰經之文殊師利問疾品

主文:

「文殊師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無侍者?」

譯文:

維摩居士是大富貴人,為什麼現在房間裡空空的,連一個侍者也沒有?「空室」是心空,上面已經講過了。維摩居士把房間變成「方丈」大小,這是印度觀念。中國文化叫「方寸」,還要小,就是心。中國古話說「但存方寸地,留為子孫耕」,你心地好,會給後代子孫好的影響,有好報。

 

主文:

「維摩詰言:諸佛國土,亦復皆空。」

譯文:

你們要注意,所謂真正的淨土,也沒有七重欄楯、琉璃為地等景象,那是為了我們這個欲界眾生而說的。真正的淨土也了不可得,連淨都無所謂淨,那才是真正極樂世界的淨土,涅槃清淨。維摩居士對文殊師利菩薩說,你怎麼說起外行話來了?一切佛的國土本來就是空的,心空了、念空了,佛土就現前了。

 

主文:

「又問,以何為空?」

譯文:

他們兩人針鋒相對,文殊師利菩薩就問,什麼叫作空?

 

主文:

「答曰:以空空。」

譯文:

空就是空,你有個空的境界早不空了。下面講到空也空。你不要以為保留一個空的境界是悟了道了,你得了個什麼?你就真得了個空的。

 

主文:

「又問,空何用空?」

譯文: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既然空了,還怎麼去空呢?

 

主文:

「答曰:以無分別空故空。」

譯文:

因為你不起分別心了,空也空掉了。你覺得沒有煩惱,沒有妄念,很清淨,認為是空了,這正是分別心,正是妄念。不起分別心,無所謂空,無所謂有,把空也空了。

 

主文:

「又問:空可分別耶?」

譯文:

文殊師利菩薩又追問,空還可以分別嗎?這裡關鍵來了,文殊師利菩薩一刀就殺進去了,好像捉住了維摩居士的把柄。

 

主文:

「答曰:分別亦空。」

譯文:

維摩居士眼睛一瞪,分別也空啊!我們現在講話、你們聽話,就是分別心。分別心在哪裡?不可得啊!聽過了就過去了,不來相而來,不去相而去,所以分別本身就是空的,為什麼分別不可以空?

有一個人就是在這裡開悟的,是誰?永嘉禪師。他是天臺宗的,他自己曉得悟了,自已信得過。但是有個同參道友,勸他找人印證,威音王(古佛)之前,你無師自悟可以,威音王之後,你無師自悟,隨便肯定下來,恐怕是天然外道。所以他就從浙江到廣東找六祖,見到了六祖,圍繞三匝,振錫而立。六祖與他對話時,永嘉曾回答:「分別亦非意」。就是說,分別也空。六祖就說:「善哉。」

 

主文:

「又問:空當於何求?」

譯文:

文殊師利菩薩好像在和維摩居士打擂台,一拳拳打得虎虎生風。又問:怎麼達得到空?這好像在替我們問,坐了半天兩條腿痛的要命,空不掉喔!空在腿上求嗎?還是在心中求,還是哪裡求呢?

 

主文:

「答曰:當於六十二見中求。」

譯文:

麻煩事情來了,說起六十二見有一大堆,我只有補充資料給你們了。如果詳細講六十二見可以拖上幾個月,這裡不細說了。一切八十八結使也好,六十二見也好,我們每一個心理意識,每一個心理狀態,都在其中了。見就是觀念,我們心裡許多主觀的觀念困擾著自己,解脫不了,但實際上每一個觀念、每一個思想本身就是空的。妄念本身是空的,你不要另外去找一個空啊!你打坐時在找空,那個空就是妄念。你知道是妄念,它當下就空了,就解脫了。所以空要在六十二見中找。

 

主文:

「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

譯文: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了。

 

主文:

「答曰:當於諸佛解脫中求。」

譯文

:所有的佛法不論淨土、密宗、禪宗、天臺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脫的。你被自己的感情、觀念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脫。我告訴過你們,學佛要學解脫,學道就要學逍遙。結果你們學得苦死了,既不解脫又不逍遙,何苦呢?還不如去喝咖啡、看電影、跳舞好了,不是既解脫又逍遙嗎?一個個舉止都不得了,看到別人,喲!這樣不可以的,阿彌陀佛啊!一臉怪相。文殊師利菩薩毫不放鬆,一個接一個的問題。

 

主文:

「又問:諸佛解脫當於何求?」

譯文:

請問,怎麼解脫呢?

 

主文:

「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譯文:

只向自己內心去求解脫。你還去哪裡找解脫?你心不解脫,要求別人有什麼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